山西香醋歷史典故
相傳,明朝永樂十九年,有江蘇武進縣官吏楊玉攜帶家眷,隨晉王三千歲來太原府上任,不久便受命到羊方口(即現在楊房村)一帶催收公糧,楊玉來到羊方口,見這里汾瀟二河并流而不合,羊方口夾在其中,有“二龍戲珠”之趣,故而認定:“此乃寶地也”。隨后他便舉家遷往羊方口定居,并讓其子楊恕辦起了醋坊,以供晉王府食用。
由于楊恕經營有方,又有官府保護,不到幾年就把醋坊辦得生意興隆,財源滾滾,從此,楊房村便有“釀醋寶地”之稱。
到了清代,楊房村先后出現了數十家遠近聞名的釀醋作坊,龍王廟水井也因“白蛇飲水”的傳說而出名。相傳清順治年間,一天早上,雞初叫,“順泰號”醋坊的小伙計到龍王廟井邊挑水,見一條白蛇,長數丈,粗若水桶,尾卷鼓樓柱,頭伸井漕中,正忙于飲水。小伙計受驚逃走,告之掌柜,掌柜聽完大喜道“白蛇就是龍神,同我等共飲一井水,發跡不遠矣”。于是,掌柜便親手蒸就了五支“蓮花大供”,到龍王廟拜祀一番,后來,“順泰號”果然發跡了。此后愈傳愈神,龍王廟井水也就此出名,醋坊也跟著興盛起來。民國三年,龍王廟井水枯干,醋井再度向北挪位,地點就選在“武家維”(即水塔老陳醋公司所在地)。水井出水后,水質極佳,釀醋極好。因此,大小醋坊相繼開辦,清徐醋業由此開始蓬勃發展起來。
醋,又稱酢、醯、苦酒、米醋,起源于我國。春秋戰國時期《周禮》記載“醯入主醯”,“醯”是指醋和其它各種酸味品,由此推算,醋有3000多年歷史。中國各地物產氣候不同,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,保持至今最著名的江蘇鎮江香醋、山西老陳醋、福建永春老醋、四川保寧麩醋、遼寧喀左陳醋等,其中山西老陳醋、鎮江香醋、
永春老醋、四川保寧醋并列“中國四大名醋”?!吨袊t藥大典》記載,“醋產浙江杭紹二縣為最佳,實則以江蘇鎮江為”,鎮江香醋以糯米為原料,是一種典型的米醋。梁人陶弘景《神農本草經注》中就有關于鎮江米醋用法的記載,據此,鎮江香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